難忘眷村童年的 元宵節
文、圖/曾明財
位於臺中市北區五權路和中清路口的「光大新村」,一九九○年之前是空軍老舊眷舍,包括光大一村、二村、三村,合計約二百八十戶。農曆過年特別熱鬧,小孩子尤其興奮,從除夕夜開始,一直要玩到元宵節,才算圓滿落幕。
過年前一個月,一如既往,眷村太太們就要忙著灌香腸、做臘肉,然後準備殺雞殺鴨、買菜買肉。除夕夜開始,家家戶戶熱鬧不已,除了穿新衣新鞋、互串門子、大吃大喝。大人打麻將和賭牌居多;小男孩則人人一把玩具手槍,相互追逐,還有玩單響砲、沖天砲、水鴛鴦等;女孩們也有各式團體遊戲。
提燈籠 深入祕密基地
村內慣例要鬧到大年十五的元宵夜,也因此年初五以後,縱使大人們已正常到水湳機場上班,大家心態上還是很輕鬆,仍有過年感覺,元宵節則達到最高潮。
每家小孩都會忙著自製燈籠,一九六○年代中期,還沒有大型花燈概念,普遍做的是可以點蠟燭的小燈籠,製作器材包括薄紙、奶粉罐、白蘿蔔、南瓜或其他,有各式各樣的造型。
當天晚上,我們往往事先約好時間、地點,各自在家吃飽飯,集合後分組,由幾位大孩子高舉熊熊火把,率隊往不同路線前進,最後在特定地點會師,再一起放鞭炮或玩遊戲。
某年元宵夜,一群小孩子集合後,先從光大一村往二村遊行一圈,然後進入二村大門旁的防空洞。原本防空洞晚上黑漆漆,有點恐怖,小孩子平常都不敢接近。這一晚大家提著燈籠,每人以不同燭光角度,將洞內照得通明,壁上更顯出各式燈籠罐底圖案,影子忽大忽小、忽遠忽近,彷彿有神祕儀式感覺。
後來,我們再轉往一村大門口對面,也就是五權路的防空洞,這個防空洞平常白天有乞丐出入,做為遮風避雨之處。我們以前曾向一位衣衫襤褸的臺灣婦人丟過石頭,當晚借眾人一起提燈籠的膽,深入此祕密基地,大家都很緊張,幸好沒撞見她。
踢罐子 玩躲貓貓遊戲
集體提燈籠遊行的過程,中途會停下來,玩「官兵抓強盜」或踢罐子「躲貓貓」遊戲。那年代,眷村路燈不普遍,許多地方還很暗,有很多可藏之處,當官兵的一方則提著燈籠照明,四出追捕強盜。晚上一個人躲在某角落黑暗處,四周若無住家燈火,心情緊張又恐怖,玩起來很刺激。
我最懷念的是踢罐子,大家輪流拿出自己的奶粉罐燈籠,抽中當「鬼」的罐子先置空地中央,由眾人指定一名代表用力踢得遠遠,大家迅速逃躲各處。鬼將罐子取回放在原地後開始抓人,只要逮到任何一人,即換那人當鬼。但若鬼外出抓人,置於原地的罐子又被人踢開,縱使他逮到別人也不算,遊戲要重新開始。
也因此,比較厲害的鬼,要懂得保護置放地上的罐子,不能亂跑追人,以防萬一。發現最有可能目標,要迅雷不及掩耳地奔往逮獲,馬上換另一人當鬼。比較笨的鬼,罐子常被踢得東倒西歪,甚至連續被好幾個人踢得扁扁,都還是逮不到人,奶粉罐燈籠最後也報銷了。
各路人馬最後會師地點,是在三村旁邊的臺中二中操場,我們從英士路前進途中,偶爾會碰上臺灣人社區孩子也提燈籠玩耍。有的眷村大男孩很調皮,故意以奶粉罐燈籠碰觸對方的紙燈籠,讓對方蠟燭倒落燒了起來,挑釁成功,則開心勝利離去。
黑夜中,眷村孩子和臺灣人社區孩子分布操場四處,各式燈籠有如螢火蟲一閃一閃,蔚為美麗景觀。有人開始放鞭炮,或故意搗蛋以沖天砲飛向附近民家及人群眾多處,甚至害一兩位小孩的紙燈籠焚毀哭回家。
後來的元宵節,市面開始賣塑膠燈籠,有飛機、米老鼠、玩具等造型,多數甚至不用蠟燭,另裝電池的小燈泡,永遠不怕被風吹熄,但用燭光點燈籠的懷舊氣氛已淡。
一九七○年,我念國小高年級之後,對元宵節興趣漸漸減弱,同齡層的眷村孩子也很少一起玩踢罐子遊戲了,反而是我要陪著妹妹提燈籠,偶爾因應她的童稚天真,重逛眷村孩子以前遊行舊路線。
【作者速寫】民國四十八年出生於臺中,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,曾任職新聞界與非營利組織。由於曾明財的父親在二戰末期是日軍航空修理廠技工,戰後擔任水湳機場機械士,後以上士退伍。曾明財因此在眷村出生長大,生活近四十年。
(點閱次數:1931)